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生专栏 >> 正文

时代弄潮儿的海外留学之梦(2)

https://www.wiseway.com.cn 发表于:07-10-08 10:14:46 浏览: 10429 来源:

第二篇 世界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出国留学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潮流。青年人渴望走出去、渴望开眼看世界。他们,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为了得到更广阔的舞台,走出国门。而多年后,留学者的归国创业,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1978年,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国的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对于千千万万出国留学人员而言,1978年也是一个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就在这一年,邓小平说:“要成千上万地派留学生,越多越好。”

  这年的10月,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周培源坐在了华盛顿的谈判桌前。中美还没有正式建交,双方还处在互派联络处的阶段,周培源校长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落实1978-1979学年中美互派留学生的方案。

  今天,历史的文档已经爬满了灰尘,但是,斑驳的文字依然可以投射出当时那些当事人内心的不平静。周培源在发言中如是说道:“从本学年开始,我们将派遣大批科技人员和留学生出国进修和学习。派我们所需,学你们所长。……如果两国关系正常化,派遣人数将会有更大幅增长。”

  周培源此行的成果,是最后与美方达成了11项口头谅解。次年,这些口头谅解随着邓小平的访美,变成了正式签署的协议。中国留学运动的一个全新时代开始了。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留学生的历史,可以折射出现代中国的曲折进程。新时期中,留学潮又一次悄然兴起。今天看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幅度日益增大,在各个领域之内都能够展开对话和交流,但追溯历史,在30年前,这样的情形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出国留学日益发展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巨大潮流。

  与从前有所不同,新一代的留学生群体,涉及的学科领域前所未有地广阔,涵盖了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各个方面;不仅有公派出国的,更有不少人是自费留学;今天许多已经成为著名“海归”的精英,都是那个时代走出国门、开眼看世界的青年。

  17年前,刚刚在德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万钢,按照德国大学特有的传统,坐上小车,绕行山城克劳斯塔尔市一周,然后到市中心广场发表了一次演讲。如今已经是中国科技部部长的万钢还记得他当时的演讲内容:“获得博士学位,仅仅是我人生旅途的一个开端”。“我将在汽车工业研究发展上努力工作,让中国的汽车工业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一员,让中国的老百姓都能开上我们中国人自己造的汽车。”

  万钢毕业后在奥迪公司开始其职业生涯。从最基础的工程师干起,他几乎接触了汽车企业的各个环节。1998年,他被评为德国汽车工业界的十大科技精英之一。2000年12月23日,万钢带着科技部和同济大学的邀请回国。从2001年开始,万钢担任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和总体组组长,在短短五六年时间,使起步比国外晚了近10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研制迅速跨越――万钢正在实现当年的理想。

  几乎正好比万钢的归国早一年,1999年的圣诞节,在美留学工作的李彦宏也“作别西方的云彩”,踏上了返乡之路。他的归来,很快让一个全新的名字成为中国人网络生活中的新宠――“百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00年初,百度在中关村正式成立。不到两年时间,他们开发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并把该产品成功推向市场。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举创下了美国股市213年以来外国公司的首日最高涨幅纪录。

  回顾创业历程,李彦宏说,“其实创业本身一点都不神秘,而是充满了判断,充满了抉择,需要机遇,需要勇气,需要果断。”他正是看到当时国内互联网已经形成了气候,但背后的技术却很弱,尤其是中文搜索,基本是依靠国外的技术这种现状,因而作出了“回国创业”的决断,并迅速抓住商机,杀入中文搜索引擎领域,从而成为国内最有实力的互联网中文搜索技术公司。

  在互联网的“江湖”中,海归创业有成的经典范例还有搜狐的张朝阳。这个中国IT界的传奇人物,在清华大学的学生时代里坚持冬泳,常常在冬季和自己的同学凿开湖面上的冰,跳到冰下游泳,然后享受那种刺激的感觉,周而复始,乐此不疲。1995年的冬天,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张朝阳开始了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冬泳”,他回到阔别已久的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未来的历史学家未必会纪录下他命运中的潮起潮落,但是,他和“搜狐”的名字却和中国的internet一起,成为新的中国社会史书写中一个绕不开的存在。

  历史同样无法绕开的还有大名鼎鼎的中关村。搜狐公司、百度公司所在的中关村,在那里,海归创业成为了一种“现象级”。新浪、搜狐、百度、新东方……一批明星企业见证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速度;中星微的邓中翰、盛大网络的唐骏……一批海外学成回来的创业者不断创造着新时代中的传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技术时代的中国形象正是在那个日新月异的小小村落中被勾勒出来的,而画笔则抓在一群被称为“海归”的青年人手中。

  当年的热血青年,今日已经成长为有担当的有为之士,“海归”创业精英的成功,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对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对于中国在科技文化上追赶发达国家作出了卓越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以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的获奖情况来看,一批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摘得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有36.5%是“海归”,这表明“海归”人士中已经涌现了一批中国科研的领军人物。

  不独科技界,现在,从政治、经济到教育、文化,从跨国公司到国有企业再到民营企业,从企业高管到广大创业者,百万“海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历史再次把“海归”精英的个人命运与现代中国的腾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打印】 【返回
在线答疑
免费电话 在线答疑 威久总部专家热线:010-68946699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