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华人找寻不到“归属感”
虽然布里斯班的月亮确实比沈阳的亮,但是这掩盖不了华人在这里精神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匮乏。我甚至可以直接给出结论:澳洲的华人没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没有澳洲主流社会的社会生活),更谈不上政治生活。
澳洲华人的精神生活就像不幸地生活在了一片绿色大陆中央的沙漠地带。我见过的留学生,没有不抱怨这里生活无趣的。但是澳洲人不是正过着极其精彩的生活着呢吗?妮可?吉德曼是澳洲的,玛丽王妃是澳洲的,橄榄球和板球是澳洲人的最爱,可上述的三个澳洲,只代表母语是英语的白人,不包括像华人这样的移民群体。
对于脑子里、骨子里完全是中国式思维的华人完全不可能融入澳洲的主流社会,更别谈什么精英阶层。就算你是个有头有脸的华人,你仍像一滴油只能漂浮在洋人社会这桶水的表面一样,只能活在社会的表层,而不是深层。所以,“归属感”这三个字的份量对于海外的华人来说就特别重,这是所有不想留下的海归的深层理由。
必须指出那些盲目喜欢澳洲的华人,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其出发点都不是站在中国精英阶层的层面上。还有我得指出的,愿意留在澳洲并且真留在了澳洲的华人,很多都有“携洋自重”的心里优越症。
观点3:移民不等于移居
明星 富商
先来描绘一下时下身边一个典型的华人新移民代表的处境:在国内是殷实小户人家出生,没权没势;虽仗着年轻对事业尚存一些豪情壮志,但也深感混不进澳洲精英阶层。骨子里只能欣赏东方文化,但也贪恋澳洲安逸的生活氛围。“六十生人”和“盛京大少”的观点其实很有代表性。
但最近几则新闻让菜菜很有启发。新闻说巩俐拿新加坡身份证是不爱国,因为像她那样的明星都是拿国外身份,赚中国的钱。又一则新闻说虽然美国经济不景气,但仍有不少在中国属高级知识份子如某某大学教授之流,仍频频出国探路,规划移民事宜。分析说他们在中国有产有业地位崇高,移民源于他们对中国社会未来不定因素的忧思。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人都认为移民不等于移居。拿国外的身份照样可以继续在中国奋斗。只是为自己多留给选择而已,当然要维持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