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莱比锡城鳞次栉比的咖啡馆中,不乏众多百年老店,其中一家名为“阿拉伯咖啡树”的咖啡馆令我兴趣更浓。在这家咖啡馆里,曾诞生过一张报纸,叫《新音乐报》,它对促进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创办者便是享誉世界乐坛的罗伯特•舒曼。
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舒曼是个思想活跃但又不善言谈的人,他对当时艺术上矫揉造作、墨守成规、粗制滥造的作风十分痛恨,心里有许多话要说。于是便想到办一张报纸。
1833年冬天,22岁的舒曼与几位趣味相投的好友坐在名为“咖啡树”的咖啡馆的一个角落里,开始讨论报纸的创刊事宜。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酝酿和准备之后,1834年4月3日,《新音乐报》终于问世。
善思而不善辩的舒曼,用文字表达的欲望格外强烈,在《新音乐报》创刊最初的几年中,他同时用3个笔名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音乐主张。这3个笔名代表不同的3个人,他为他们命名为“大卫同盟”。打出这个根本不存在的同盟组织的旗号,并非故弄玄虚,而是出于他的幻想。由此可以看出,舒曼当时一定是站在艺术革新的潮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自始至终地给予舒曼支持和安慰的就是这家咖啡馆。无论何时,他喜欢的那个角落的座位总给他留着,随时恭候他的光临。他没钱租用办公场所,“咖啡树”咖啡馆就充当了编辑部和发行部的角色。足见舒曼与这家咖啡馆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咖啡树”咖啡馆位于小屠夫街3号。从圣托马斯教堂出来,横穿市政厅广场后很快就到了。入口处最易辨识的标记,是一组巴洛克风格的雕塑。雕塑表现的是一个土耳其人在咖啡树下将一杯咖啡递给一个男孩。这组雕塑在1685年咖啡馆创立时就存在了,数百年来,它一直在这里讲述着关于咖啡的故事。
咖啡馆的里侧有间小屋是当年舒曼与朋友聚会和办报的地方。小屋正是咖啡馆当年的那个僻静角落。聪明的老板用木板将其分隔出来,辟为 “舒曼角”供游人参观。小屋四壁所镶的木板已十分陈旧,透着岁月的沧桑。壁板上错落有致地挂着十几幅人物肖像,除舒曼外,还有门德尔松、巴赫、瓦格纳、克拉拉等音乐家和剧作家,他们都曾是这家咖啡馆的尊贵客人。这些人中,克拉拉是唯一的女性,按当时欧洲的陈规,她未必到过这家咖啡馆。但既然是“舒曼角”,自然就不能没有她的位置。要知道,她不仅是德国著名的女钢琴家,也是舒曼挚爱一生的情侣。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被传为美谈。
2006年是舒曼逝世150周年,“咖啡树”咖啡馆的琴师在这一年里重点演奏舒曼的作品,侍者在向顾客递送菜谱时,同时附带了一份舒曼的乐单,上面排列了克拉拉弹奏过无数次的《蝴蝶》、《狂欢节》、《幻想曲》等经典曲目供顾客选择。
舒曼虽然不是莱比锡人,但他把短暂一生中最富创造力的青年时代献给了这座城市,除了办报,还曾在门德尔松创办的音乐学院任教多年。他在这里把浪漫主义音乐从萌芽状态引向成熟,推向高潮,最终推及到整个西方世界。由此造就了自己,也确立了这座城市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咖啡树”咖啡馆,见证了他在莱比锡十多年的人生历程,包括他的失意与苦闷、得意与欢愉。今天,咖啡馆琴师所弹奏出的旋律,正是舒曼精神世界的写照,是舒曼的灵魂之声。
或许,舒曼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他一直在不知疲倦地与咖啡馆的客人们开怀畅谈,共享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