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国文化和教育状况没有足够了解,在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在自身不具备充分必要的条件下贸然决定出国,对小留学生来说是一定要遭受痛苦的。最令家长们恐惧的是孩子出国以后浪费青春,学无所成,前途无望。小留学生的问题都是源自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独立思考能力差、应变能力差、自制能力差、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差。低龄留学生出现的问题除了家庭教育的原因外,几乎都与其在国内接受的“基础教育”有关:追求升学率而实行的应试教育,重理轻文的“传统教育”使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等等。
没有进行长期科学的留学规划,就将孩子匆匆送出国是广泛存在的问题。几年前,让很多家长豪不犹豫地送孩子出国上高中、读本科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难以面对惨烈的高考竞争。眼下,很多人是否送孩子出国的考虑是,如果考上了北大、清华或者其他的“211”就留在国内,等大学毕业读研究生的时候再出去;如果考不上国内重点大学,就送到国外上大学。
如果有一天,他们发现,在国内读书的孩子在校期间除了忙功课之外,还要忙于考托福、GRE、GMAT,还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留学竞争;而到美国上大学的学生却近水楼台悄悄地强占先机,大学本科期间可能就有机会在国外大公司实习,大学一毕业不仅有机会直接到美国大公司工作,相比于在国内名校的大学生,也能更轻松地申请美国名校的研究生,那时,他们也许会懊悔当初的决定。
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吸引很多优秀的学生放弃国内顶尖名校可以理解。但是,能够投放到中国的大大小小的奖学金毕竟很有限,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的中国学生不惜每年三四万美元的代价,远离家乡、亲人出洋留学呢?除了对国内大学教育和未来就业的忧虑以外,国际化教育的紧迫感、对个人未来发展的考虑是主要的促因。但是,大量家庭和留学生在对国际化教育具有“前瞻性”视野的同时,却存在“留学无规划”的普遍问题。留学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对很多家庭而言是一生最大的消费。高中生从出国留学到完成学业甚至取得“绿卡”的“留学”全程可能长达10年,盲目启动如此巨大的系统工程是有一定的风险的。考不上“好”大学,出国后学无所成,毕业即失业等“留学失败”的原因概都由于“留学无规划”所造成。有心留学的,在出国前最好有5至8年的“留学预备期”,有意识地进行外语、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技能以及各项能力的训练和长期的职业规划。很多学生不知道出国以后学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上完大学以后能干什么,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没有科学、理性的教育、职业规划,没有长远的留学规划可能造成另一类的痛苦和遗憾。建立有人生目标,有早期职业规划的留学理念是“无痛留学”的基础,是留学顺利、事业成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