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 留学英国归来后我患了回国后遗症
来源: 点击数: 录入时间:07-12-03 10:57:41

    回国了,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当从香港的海关踏上祖国的土地,我不由得深呼吸了一口,虽然深圳的空气不想英国那么清新,汽车尾气的味道重了一点,但是还是感到很舒服。不过,在国外这么长时间毕竟养成了一些习惯,回国来一段时间,经常有些地方感觉别扭,怪怪的。现在把这些感受写出来,希望有同样感受的人添砖加瓦,我就当是抛玉引砖吧,引金砖!别是鸡蛋西红柿就行。由于本人懒散成性,所以就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也许看起来没有主次,请多多包涵。

    •  向左走,向右走

    最不适应的就是,每次我走路都会走到左边去,走路还好,过马路就危险了,每次都是我往同胞们相反的方向看去,最危险的还有,开车的时候,每当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通常都会停下来观望,急的后面的车直摁喇叭,我当然不会理它。然后我等两边没车过了,慢慢的拐过去,谁知却到了逆行的路线上,没办法,再拐回来,如此很多次,如果我爸爸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肯定会骂我狗血喷头。

    •  开车的故事

    每当我走向驾驶室,通常都会走到副驾驶的位置,才会过味儿来,哦,现在不是在英国了,也不是在日本,香港,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驾驶的位置在左侧。还有开车变道的时候,我通常会回头望一下死角,我四叔问我,这是干吗?我解释了一下,在英国这是必须的程序,他笑笑说到,在中国不必这样,看看后视镜就行了,你变道后面的车会让你的。

    •  我的零钱袋

    在英国,我会被找很多硬币,因为有时候我喜欢用钞票买东西而不是信用卡,于是我有一个古色古香的零钱袋,象古代的银包。刚回到中国,我还是总带着它,但是渐渐的我发现找我的钱都是纸币,罕有硬币,即使是几分的零钱,于是,我的零钱袋光荣下岗。

    •  办公用品

    最明显的是我再也用不到那种蓝蓝的橡皮泥,在英国叫做 blue tag 的东东,那可是我的最爱,用它来往墙壁上贴海报方便极了。在中国,人们会用透明胶,或者两面胶。还有,我很喜欢能扎图钉的木板,使用软木塞的木头做的那种,也有的地方使用一种亚麻布刷上一层涂料,然后下面再垫填充材料,做成一面墙,专门留给人们扎图钉留消息用的,以前我住的一个宿舍里就有这么整整一面墙,我总是用各种图片把它占满。在英国这些都很平常,可是在中国却很少见,我只在宜家家具能看到这种产品,办公室里根本就没有,不过我养成的习惯就是见到板子就想用图钉去扎,然后发现太硬,扎不进去。

    •  过马路

    每次走到斑马线,如果赶上行人灯是红灯,我会下意识的在灯柱上找按钮,这个习惯一个月之后才改掉,必须改掉,要不然人家会以为我往灯柱上抹鼻涕。还有就是每每红灯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傻站着戳在那里,其他行人匆匆而过,又过了一个月,我终于也和同胞们一样了,这样挺好的,缺点就是要留神汽车,其实,就是行人灯是绿的时候你一样要躲着车,因为有的车右转,北京的马路又宽,也许你走到一半行人灯变红了,你是走还是停?怎么都是要躲车,所以不管红灯绿灯,一样的走。

    •  泡吧

    习惯了在英国去 pub ,在中国也尝试了几次,以前我在中国的时候只去过两次还是有人陪同,在英国的时候也神往北京的酒吧,听说后海,银锭桥,烟袋斜街附近的景色很好。现在终于有了机会了,那一天我兴高采烈的前往三里屯,人山人海,没法子,咱就是人多。不料一路上,很多皮条客嬉皮笑脸的迎了上来,我使出吃奶的劲儿才摆脱这帮人的纠缠,不亚于做了半天脑筋急转弯。

    •  地铁里

    在北京大管子( Tube )还是是相对于伦敦少,刚回来我进入地铁的时候还在找下去的自动扶梯,还好记得北京的地铁票是小纸片,不过窘的是我上去就要买往返的,弄得售票员一愣,推荐我去买月票。进入地铁,看到线路图变了,两年前地铁只给人们画了一张整体的图,现在也学习英国,把你当前的位置放在最上头,你要去的站排列在下头。不过其他的标志还是少,我过了很长时间才习惯去问别人,要不然不懂迷路耽误时间。还有一点不太习惯的是,站台里几乎没有座位,算上值班人员的一共才 7 个。

    •  我的形象设计

    欧洲的风格是大气,占地方,不方便,豪华,富丽堂皇,随意,舒适等等。我习惯了英国式的穿衣服,回到中国,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该变成什么样子才好。当前中国的职场上的穿衣要求显然我不知道,我留着长长的头发走进了一家形象设计室,结果是,头发剪短了,染成栗色,我从前的衣服全部从职业列表里消失,然后我象一匹套上嚼子的马,穿上窄紧合身的西服,衬衫,和油亮的皮鞋,虽然感觉奇怪,但是找到一份工作的渴望压过了这种感觉。现在回想起来,那份迷茫真的是无知可笑,也算是英国回来之后的又一个后遗症。

    • 我越来越酷

    内裤还是外裤?我想都是,在英国养成的微笑的习惯渐渐被同胞们一张张冷酷的脸象天马流星锤一样砸扁砸扁(对不起,这句是引用 Bigar 的)。刚下飞机,我打车还对狠狠宰我一刀的出租大哥说谢谢,渐渐的我也习惯于横眉冷对天天给我铺床扫地的服务大姐。这种感觉最别扭,我们都会在热心和冷漠之间的情感中徘徊,最后不得不适应周围的环境,我想每个刚回来的人都会有的,我们会变成装在壳子里的人,这是勿庸置疑的。

    由于回国时间太长了,我的观察力锐减,现在能想到的也就是这些。本来,想写写这些细微的东西来比较一下,中国和英国的系统工作状态那一种优越,哪些东西我们可以借鉴,哪些东西我们可以不必去管。说实话,北京的差距和英国的越来越小,尽管我们还不能卖联票乘地铁,但是至少公共厕所是免费了而且干净程度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不过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以外,我们看的差距是更明显的。

    我最大的后遗症其实体现在最后一点,我们民族的精神状态不太对头。看过一篇一个人事经理揭露中国人劣根性的文章,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在文革时期破坏殆尽。原来我是很真诚的对待每个人的,但是现在这种环境,让我不得不防人之心不可无。一位智者曾经说,如果你不能改变一个环境,那么你最好去适应它。我现在就在他所指引的路上走着,而且我相信我会走得很好。


责任编辑:sundy 文章作者:

 
  相关新闻
 
 
  在线答疑(请您尽量将问题表达详细明确,以确保我们能够为您提供正确的建议及答复)
 
  合作伙伴: 投资移民 | 商业移民 | 加拿大移民 | 网站推广 | SEO | Java | 租车 | 上海租车 | 上海汽车租赁 | 汽车租赁 | 上海租车 | 上海租车 | 汽车租赁 | 北京欢乐谷门票 | SEO | 租车
版权所有 北京威久留学专家 电话 :010-68946699 传真:010-62648687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2号和盛嘉业大厦12A层
E-mail:info@wiseway.com.cn
教外综资认字[2000] 174 号
京ICP备05051623号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