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高中生专栏 >> 正文

小年龄学生留学思考

https://www.wiseway.com.cn 发表于:07-06-19 11:14:26 浏览: 10429 来源:
  在文章开始之前我们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小年龄”?在西方社会十二岁之前是小年龄,而在中国二十岁之前称“小年龄”。在年龄的界定上就可看出,在孩子的教育培养上,中国家长的“晚熟”,为什么是家长而不是孩子“晚熟”是因为孩子的一切决定于家长。记得我出国那年二十五岁,我已经完全成熟长大,那个时候没有中介,澳大利亚在上海无领事馆,办护照亦困难重重,父母认为我不可能办成一切,但我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办完所有手续,而父母在得知我已获签时感觉天塌地陷一般,到处找寻在澳的朋友、机构(父亲曾长时间驻外)希望我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帮助,记得父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孩子太小”,希望多照顾。而事实是所有的“熟人”、“朋友”都靠不住,甚至不如萍水相逢的人,因为他们怕我“靠”,怕我永久的“依赖”,怕担责任。我二十五岁父母尚且认为我小,更何况现在的独生子女?何况他们还未到二十五岁?
    如果说,有家长说:“你看,你自己的父母也这么认为,你该理解我们了吧?”那么我说:“理解,但不接受”。不仅仅是因为工作关系,还因为我自己的孩子也一样小年龄出国!我的女儿十三岁时独自一个留学澳洲,甚至是学校的选择,搭飞机(中间还要在新加坡转机)等工作都由她自己完成,经过这样锻炼的孩子,综合能力才能更强。
 
    在思考孩子留学问题时,我的建议先考虑如果不出国一切正常发展那是怎么样的一个结果?把留在国内最好的情况与国外最坏的一种情况比较,只要结果相似就应该考虑出国。曾经有一个学生家长,经营着非常有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成功的开发了多个楼盘后,又在北京的东部开发了大面积的高规格的高尔夫球场,孩子想出国,父亲非常不赞同,理由是:“事业成功与文化知识的学习无必然联系,不用出国,将来继承我的事业就已经比博士生活得更好。”这个家长的话不无道理,这个道理是在特殊历史阶段下的特殊情况,有句成语叫:L“水涨船高“,在所有大公司的经营管理中都有着先进的管理知识,而你只停留在自我以前的经验上,一旦有风吹草动,生意失败,孩子将何以为生?而将来的中国需要的是具备中国与西方双边知识的人才。有一个概念是20年前我出国留学就已经有了:现今社会语言的掌握,比其它一切都重要,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走进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没有语言先行一切都免谈,甚至我们国家的领导层的选拔也越来越重视学历与语言。
 
    前几次回国曾面试了一批高中在校和即将毕业的学生,50%以上的孩子还是应该倾向考虑出国的,但从咨询老师的角度对每一个哪那怕是适合走的学生我都会提出存在的问题,就好比一去医院看病动外科手术,再小的手术,比如象割阑尾炎,医生都会向我解释医疗风险,如果我因此而害怕,不进行手术,那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风险。但结果是,有几个学生我个人感觉在中国没有太大前途,而出国从方案的选择到孩子自身的各方面情况都会有更好发展的孩子家长,在听了我的风险分析之后害怕了,非常可惜。作为中介公司的咨询老师,从1999年回国从业至今,我从来未给任何家长和学生主动打电话催促他的留学决定,即是身份的尴尬,也是责任太大。最近,我也时常在反思自己,因为怕担责任,怕签证下不来,而让很多学生白白错失了大好的时机,我这么做究竟对不对?这种思考尤其在新的移民政策下对我震动更大。
 
    新移民政策要求学生毕业之后在18个月临时签证内要有12个月的工作经验,这一新政策在其它国家的留学生中比如欧洲、印度等地的学生中影响并不很大,而中国学生中的反响,可谓如原子弹爆炸,而最大的反映来自于本科毕业出国的学生,因为中国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让这批学生在短短的2年时间改变自己的现状谈何容易。而如果学生是从高中开始在澳学习,再加上本科的学习五年的学习时间,毕业时已经完成了与西方教育、实践的对接,将大大降低学生的就业压力。
 
    那么国内的教育与西方的教育区别究竟在哪里?我认为教育指导思想的不同是一切的根源,西方教育总体而言注重对知识的广泛理解及能力的培养,而中国教育更注重细节与技巧。我把教育思想不同造成的差异分为三类: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的不同和教育氛围的不同。
 
    教学内容的不同指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特点自由选科,而每一科的学习在整个10-12年级中齐头并进的完成,比如立体几何的讲解,并不是在高一的上学期全部讲完,而是每一学期都会学习,深度逐步递进,而且学校更多的鼓励学生参加除课堂学习以外的活动,以培训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教学生怎么学,怎么获得答案,而不是给出答案,在澳大利亚测试的技巧题难度不高,而更多的是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性,比如在商科学习时,需要做物价的市场调查与报告,摘录报刊文章让学生做商业分析,而中国的教育的“考试高压”不仅让“好”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更让“差”生失去了上进心和自尊心。
 
    教育氛围的不同:在澳上课可以说话,可以和老师开玩笑,更多理解和平等前提下,教育氛围是比较活跃与轻松的,而国内的教育则趋于管与教,教学气氛更多的是紧张与压力,在澳围绕在学生心头的是“这个事该怎么解决”而国内学生则是“考试得几分?”。
 
    小年龄的孩子出国的优势在于语言优势,较易容入社会,在进入比较艰难的大学学习时有一个课程环境到语言的过度,能更大范围的选择大学等等。
 
    小年龄的孩子出国的劣势在于:自控力较差,需要更谨慎的择校(切记澳有几万所高中,而不是现在有些中介推荐的几所学校);自理能力差,会与寄宿家庭有更多磨擦产生(若非常担心可选择住校);费用高,需要有更多的经济上的准备等等。
 
    在充分权衡利弊准备出国之前,更应考虑的是孩子是否适合出国留学?中国四达为学生准备了从英语到心理的测试,以图准确定位学生,四达的高中生最终由我来过目及分析决定。学生可先考虑如下三个事,届时需要回答:
    1.  我为什么选择留学
    2.  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中将会有什么困难?
    3.  如果遇到困难我该怎么办?
 
    在长期的咨询工作中,发现很多家长都苦于找不到真正适合于孩子的教育方法,有的甚至到了无法沟通的地步,对于这些家长以下是我的建议:
    1.  尽量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  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学一点柔道及太极;
    4.  在十八岁之前,约束是父母的责任;
    5.  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  言传身教,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
    7.  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  惩罚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  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10、教孩子理解道德与法律的界限;
    11、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给予一定的私人空间;
    12、尽量掌握孩子和谁在一起,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以及什么时候回家;
高中生留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是为上高中而去,而是去上大学,解决生存能力及成为世界人,整个过程涉及国家的选择、城市的选择、课程的选择、专业的选择、监护人的选择、寄宿家庭的选择、甚至于大学的选择、签证的转换、职业的定位及移民的解决等等很多问题。
    我的建议是多咨询、多了解,要知而为之或知而不为,而不能无知而为或无知不为。真诚的希望所有的孩子无论做怎样的选择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打印】 【返回
在线答疑
免费电话 在线答疑 威久总部专家热线:010-68946699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