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之前,我们想像的中国是一个老式的国家:人们生活在毛泽东时代,穿着毛时代的服装,对万事漠不关心。可是我们的所见所闻却正好相反!”荷兰退休老人汉斯・弗朗索瓦谈起两个月前与夫人的中国之行, 不由感慨万分。
“中国社会相当开放”
今年9月,71岁的弗朗索瓦和64岁的夫人迪蒂完成了期待已久的中国之行。他们参加了荷兰一家旅行社组织的中国3周游,游览了北京、承德、西安、成都、丽江、昆明、阳朔和桂林。
“真是一次美妙的行程,和我们想像的如此不同!”弗朗索瓦在荷兰中部沃尔登市的家中,对本网记者讲述了他的见闻。
对弗朗索瓦夫妇来说,这次中国之行的最大惊讶,是中国百姓的精神面貌和中国舆论的公开自由。
“我们从书报影视中了解到的中国,是一个压抑的国家,人们相互之间猜忌淡漠,有话不敢说,舆论受到钳制,就像以前的东欧国家一样。”弗朗索瓦说。
他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在当地颇畅销的荷兰文小说,作者是名荷籍华人。小说写的是中国文革时期,鼓励年轻人“造反”,揭发“反动”父母的事情。很多荷兰人对中国的印象就是建立在这类“过去”上,可事实上,这对荷兰夫妇在中国目睹了完全不同的情况。
“我们看到的中国人非常友好,媒体对社会问题的讨论也非常大胆,整个社会氛围相当开放,”弗朗索瓦说。
弗朗索瓦夫人说,走在中国街上,常常会有小朋友主动用英语跟他们打招呼:“Hello!How are you?”让他们倍感温馨。在成都的人民公园里,他们受到一大群中国人的邀请一同跳舞。为了让他们感到自在,东道主甚至把乐曲换成了《铃儿响叮当》。“那真是最快乐的一次经历!”弗朗索瓦微笑着回忆道。 让他们吃惊的事情还有许多。例如,中国的学校里,英语和中文、数学一起并列为三大主课;在中国农村,政府给农民提供卫星电视天线,让他们了解外部信息,根本不像有些西方媒体所说的政府害怕百姓知道外面的情况。
在旅馆里,弗朗索瓦夫妇收看中央电视台第9套英语节目,读英文报纸《中国日报》。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公众可以公开讨论当前存在的问题,比如住房、就业、贫困、通货膨胀、腐败等。
“西方指责过于苛刻”
当然,中国也不是一切都完美。比如,让弗朗索瓦夫妇最不适应的是公共厕所。不过,弗朗索瓦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在西南山区的农村,弗朗索瓦夫妇看到了简陋房舍里生计艰难的农民,了解到中国的地域和贫富差异,对这个13亿人口国家的治理难度有了新的感受。
“当我们知道中国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超过世界20%的人口时,我们能理解中国政府为何实行计划生育。这不仅对中国是必要的,对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弗朗索瓦说。
他说,西方一些人指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实情。“如果中国对人口不加控制,那将是一场灾难。”他说。
弗朗索瓦夫人指着书房墙上的一幅中国京剧花旦人物刺绣对记者说,她非常喜欢中国的京剧服装,一看到这幅精美的刺绣就爱不释手,买了下来。
弗朗索瓦说,有荷兰朋友跟他开玩笑说这可能是童工的作品。对此他表示:“有些人在指责中国时根本没有从实际出发。坐在舒适的房子里夸夸其谈是容易的,但是要解决那么多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就不容易了。”“100多年前,荷兰和其他西方国家也经历过这个阶段。”
弗朗索瓦认为,中国的许多问题是西方国家也曾经历过的,比如贫富差异、污染、劳动者待遇等。“这些都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应该苛求。”他说。
主动宣传真实中国
3周的中国行让弗朗索瓦夫妇大开眼界,他们开始重新思考这个国家,思考西方人对它的态度。弗朗索瓦感到,在中国的特定国情下,治理国家需要不同于欧美的思路。“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中国,”他说,“西方应该试着理解、尊重中国的选择,而不是要让中国和西方一样。”
回到荷兰,弗朗索瓦把他们拍摄的照片、录像制作成光盘,给亲戚朋友观看。亲朋们大多从未去过中国,对中国要么毫无概念,要么有媒体灌输的一些偏见。弗朗索瓦夫妇告诉他们,中国城市里相当干净,比荷兰的许多城市还干净,中国人既开朗又好客。这些让他们都惊叹不已。
弗朗索瓦忍不住提笔给中国驻荷兰大使写了一封信。他告诉中国大使,他们夫妇对中国十分喜爱,对中国政府能治理好这样一个大国十分钦佩。弗朗索瓦曾经周游过许多国家,但这却是他头一次给一国大使写信讲述他的感想。
他特别提到,荷兰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过分注重政治体制和消极负面的内容,并没有反映出中国的全貌。他建议中国方面多向荷兰媒体和人民介绍中国,吸引荷兰人到中国旅游,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文明古国的可爱和美好,帮助荷兰人对中国形成客观公正的看法。
2008年奥运会即将来临,弗朗索瓦认为这是中国对外展示自己的一次绝好机会。“多数荷兰人都会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中国应该制作一些精致的介绍本国风土人情的短片,配上字幕,在荷兰电视台播放,一定会有好效果,”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