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方学舟已在学校学习两年,来英国前在苏州上过寄宿学校,但觉得英国的寄宿学校比国内管得更紧。“学校规定,我们在学校公共场合不能说中文。如果外出,需要提前得到家长同意。” 方学舟在这里读高等数学、物理和化学高级水平考试课程。她觉得在英国,学习上付出的努力和国内一样多,但今后的机会和收获则会更多,起码报考大学时有6个选择。 对方学舟来说,英国教学和中国最大的不同是教师讲课时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提问。“一开始我们不太提问,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她回忆说。 如今,方学舟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参加汇丰银行营业部的工作。“共有两个小组,每组五六人。我们负责给学生开账户,另外一组专门记账,”她介绍说。 谭钰钧来自广东,初三时来英国。“刚来哈罗盖特女校时的确觉得中国人很多,但我也不希望一下子就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她认为,中国学生多也有不少优势:大家多选上物理、高等数学等学科,学习中会有很多共识。对于中英两种教学方式,她说,国内上数学课主要是做题,理科教学有固定模式,学生大脑都很僵化;在英国,尽管学校给的压力不大,但中国学生心里都有一种无形压力,都很努力。同时,她也意识到中国学生的弱项是不会放松。“生活不只是学习。我在这里学大提琴,练壁球,上体育课,当志愿者。学校有游泳池和网球场,我要学习放松自己。” 高阳今年9月新学期刚从宁波来英国,一切都还在适应阶段。“我在这里感觉很好。图书馆里有很多好书。我还参加了一个学生公司,了解企业运作。在学校卖中国剪纸,卖出去后很有成就感。”高阳这学期选了高等数学、商务和物理,她希望能在英国读大学物理系,或去其他国家念书,适应国外生活。 来自河北的田田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留学生。她14岁就独自留学新加坡,3年后又来到英国,先后在两个寄宿学校读书。“英国学生待人热情、真诚,能力很强。老师教课以引导为主,不直接教内容,经常提问,考试题也和国内不同。”如今,田田已在曼彻斯特大学读经济专业,“我喜欢数学,希望研究生时读精算,以后当精算师”。她现在和监护人赵女士一起居住,经常一同接送国内来的学生,对小留学生很有感慨。“刚出来的中国学生在国内只忙学习,什么都不会,到英国连地址都不带,刚到这里时往往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