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美国税多。但我的体会是,美国的会更多。政府部门天天有会,国会参众两院除了分别开大会,下属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还在同时开小会。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也经常开会。老百姓的会也不少,既有数百人的市政大厅会议,也有十几人、几十人的社区会议。但奇怪的是,电视和报纸上很少看到专门报道会议的消息,也没有人抱怨会多,似乎人们很喜欢开会。
美国人开会,常常是向特定对象普发邀请,是否出席自便。我在美国工作期间,传真机和电子信箱经常收到各种各样的会议通知。虽然多数被扔进垃圾箱,但我确实了解到相关的信息,并参加了我感兴趣的会议。会场小的,准备出席者需答复;会场大的,自行前往即可。会议通知较详细地说明议题和主讲人,有的还附上近期有关议题的动态。因为是自行决定,去的人通常是感兴趣的;又因为是普发会议通知,出席率通常不会太低。
美国人开会,组织者和主讲者对听众人数和进出不是很看重。我多次参加国会有关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有几次,开始时约有20多个听众,到结束时,除了一两位议员和他们的助手及证人外,台下只有三四位听众。可是,主讲人照常滔滔不绝,丝毫没有气馁。就连有100位议员的参议院和435位议员的众议院举行大会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有一位议员主持,一位议员发言,还有两三位议员在等候。面对空空如也的会议大厅,发言者并不在意。经常参加会议的人都习惯于随时进出,会议主持人(通常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声望)讲完就走,或者发言的在会议进行当中才赶来,组织者和讲的、听的,谁都不会大惊小怪。
美国人开会,现场大多可以领取到书面材料,详细内容也常常可以从网上得到。从主讲人的发言提纲,到组织者简介及成就,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应有尽有。甚至连不参加发言的,也有可能把自己有关的宣传材料放在会场。每年参加国会审议对华正常贸易关系听证会,我都会抱回来近20厘米厚的材料。不少人赶到会场,听一听开场白,然后拿起书面材料就走。没空来的,还可花钱差人来取。许多重要的会议,网上还有详细的内容介绍。为了扩大影响,组织者还将有关材料主动发送给新闻媒体,有的连稿子都是写好的。
美国人开会,听众参与程度较高。美国人开大会时,大多不设主席台,要么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要么谁讲话谁就走到话筒前,主讲人讲完了,提问的人在下面或到另外一个话筒前发问,主讲人再逐一回答。若是研讨会和餐会,主讲人与听众的交流就更多。听众的参与使会议更加生动,活跃了气氛,提高了针对性,使听众可以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我多次参加研讨会,听众在话筒前排起长队等候提问的情形屡见不鲜。
重要的会议,可以从专门的电视频道收看。美国国会在20世纪70年代开通了免费的卫星公共事务有线广播网(C―SPAN和C―SPAN2),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除分别转播参众两院大会实况外,还经常现场直播政府或社会各界举行的重要会议,赶不上的就播放录像。这两个频道没有广告,只播放会议、社会活动及历史资料片,而且不加剪辑。我国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大会开幕式,1999年的阅兵式以及中国驻美国大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都曾在这两个频道播放过。难怪有的反华人士看了反映中国真实情况的专题报道后,大骂这两个频道替“共产党中国”宣传。由于它们的真实性,这两个频道深受知识界和教育界的欢迎。
美国人开会,不那么正式,不那么严肃,会场上常常可以听到笑声。即使是总统演讲,讲的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也会有一些趣味小插曲、小幽默。克林顿丑闻缠身,却能赢得听众特别是女性的支持,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讲话、主持会议富有幽默感,有时甚至笑声不断。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戈尔在相当一段时间民意支持率不高,原因之一就是人们认为他讲话不幽默,让人感觉乏味。后来,他意识到了,每次讲话都来一点幽默,结果听众还没笑,他自己倒先咧嘴了,弄巧成拙,又成为媒体取笑的对象。
美国人在会上发言,通常都有时间限制。会议组织者在通知发言者时,一般都会提前告诉他(她)可以讲多长时间。作主旨发言的,一般也只有15至20分钟左右;其他发言者,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美国国会众议院大会发言,每位议员一般只有2至3分钟,有的只有1分钟,而且事先要向本党负责人预约。到了规定的时间,如果还没有讲完,就得向主持人申请,通常只能得到30秒至多1分钟。再不中止发言,主持人就会在台上敲木槌。参议员发言一般较长,没有时间限制,但事先也需告诉本党负责人大致讲多长时间。
美国人开会,发言者通常也会准备长篇书面发言稿。但除了国家领导人和特别重要的会议,发言者很少使用讲稿。有的空手上台,有的只拿一个发言提纲。尽管也有人讲起话来不着边际,但由于有时间限制,浪费听众的时间也不会太长。由于听众大多可以得到书面讲话稿,所以,发言者可以放开思路,讲稿子上没有的,可以讲得更生动,听众也就更愿意听。
其实,美国新闻媒体也报道大大小小的会议,但不像我们这样只报道会议本身,观众只能看到会场及台上领导、台下与会人员。美国新闻媒体多通过会议报道有一定深度的相关新闻及社会动态,并提出人们关注的问题。所以,观众得到的信息量较大。因为屏幕上会议现场只是一带而过,内容也就显得不那么枯燥。
例如,主张控制个人拥有枪支的一个民间组织举行研讨会,电视台在报道这则消息时,出现的却是各地发生的持枪滥杀无辜特别是校园枪击事件的画面。
中国人也经常开会,但常常是严格限制出席对象,不想听的,不得不坐到会场;感兴趣的,又不能参加,难怪会场常见到有人打哈欠。有时为了让会场坐满人,使主讲人感觉脸上有光,还要通知一些无关的人员去充数。开会的形式过于严肃,领导坐台上,群众坐台下,发言的和听会的很少能进行交流。发言者读稿子的较多,即席发言的较少,气氛不够活跃,发言时间通常太长,有时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有的人发言,还爱重复别人已经讲过的内容,好不容易讲自己的话,又漫无边际,使得听众非常反感。电视报道太多太详细,出现在电视听众面前的总是一个个人物画面。
其实,会议的目的是提供信息、交流看法和鼓动宣传。对组织者和发言者来说,应当把力气花在如何达到上述目的上,而不是开会的形式。如此看来,我们是可以从美国人开会的种种做法中得到一些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