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拿起锄头扛起锹,自己动手,土里刨食。自留地里收获的萝卜土豆省下的菜钱是可以计算的,自留地里的精神收获却是无价的。
周末,到朋友John的自留地走了一遭。John家住伦敦城南的Catford。自留地就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中间。红砖青瓦中一抹绿色,车马喧嚣里阵阵鸟鸣。站在地头,倒真有点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世外桃源意境。
自留地一共有十几块,John 的一块居中,并不大,四、五米宽,十来米长。John说,别看地不大,除个把月断档外,一年多半时候蔬菜基本自给自足。
John说,有了自留地,总吃时令菜,想吃什么种什么。
John说,过去在超市买菜,一年四季老一套,觉不出变化。自己种菜,随着季节走,拔出萝卜种下蒜,总是吃时令菜,而且,想吃什么种什么。过去听说过没见过的蔬菜也试种了好几样。John说,占夫人的光,从中国弄来了不少菜种。中国的水箩卜、长豆角在这里长得都很好,也是田间地头与别人交换时的“独家产品”。
想吃什么就种什么
John说,只要天气好,他总是带着儿子一起下地,五岁的儿子已经认识不少蔬菜,撒种育秧的时候也一定要“插上一手”。我的女儿比John 的儿子大三岁,两个小家伙一头扎进地里摘豆角。生活在象伦敦这样的大都市里,这样的童年经历恐怕不是省下的萝卜白菜钱能买到的吧?
说话间,早起阴沉沉的天渐渐放晴,入秋以来不常露面的太阳高高的挂在了头顶。其它地块儿的“地主”们也三三两两的下地了。
省了多少菜钱没算过,反正上健身俱乐部的钱是不用花了
Tony夫妇自打种上自留地,就没再去健身房
与John的地块隔着两块地,是Tony和Catherine夫妇的一片自留地。两口俩五十出头,没有孩子,家里养着四只猫。两口俩自打搬到Catford就申请下这块菜地,已经有六年多了。
我问正在拔萝卜的Catherine,自己种菜,一年能省下来多少钱。Catherine说:“我们从来没有算过,反正是很少到超市买菜。我和Tony的工作都很忙。下班、周末来种地主要是为了放松、锻炼。种地是很费体力的,我们自打种了地,就不去健身房了,这么算倒是真省了不少钱。”
Tony说,他从小就跟着爸爸种自留地,他的爷爷二战时期也种过自留地,算是有传统的。
重现“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辉煌?
英国人种自留地的确有传统,它是城镇社区生活的重要一环。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英国自留地的历史。190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自留地法案》(Smallholdings and Allotments Act),以立法的形式要求所有的地方政府,只要有需求,就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自留地供居民耕种。
二战期间英国发起了“耕耘胜利”大生产运动
自留地最辉煌的时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政府号召国民垦荒,自给自足,发起了轰轰烈烈的“耕耘胜利”(Dig for Victory)生产运动。在全国175万块大大小小的自留地上,愣是生产出了十分之一的口粮。
60多年后的今天,信贷紧缩,食品价格飙升,越来越多的英国人祭起了二战时的法宝。照Tony的话说,自留地从来没有这么红火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蔬菜种子的销售今年首次超过了花卉种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过去边角荒地,今日寸土寸金
越来越多的人下地,地就不够种的了。上个世纪初的时候位于城镇边缘的自留地早已成了市中心,自然是发展商眼里的黄金地段。虽然有《自留地法案》,但以各种名目和手段对自留地的“蚕食”从未间断。
1960年代,英国的自留地共有85,000英亩。20年后,到1980年代,几乎失去了一半,只有49,000英亩了。最新的一次自留地全面普查是在1998年由“全国自留地和业余花匠协会”(the National Society of Allotment and Leisure Gardeners)进行的。结果显示,自留地消失的速度惊人,只剩下25,416英亩了。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