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的耶鲁大学校园
作为世界一流高等学府的耶鲁大学,与中国留学生之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
1846年,18岁的容闳随布朗牧师来到美国,成为第一位中国留学生。1850年,他“带着辫子,穿着中国长袍”进入耶鲁大学,不过,不到一年,“就把这两样都割弃了”。容闳是耶鲁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成绩优秀,尤其是英文论说,在第二、第三学期连获首奖。他也很快融入了美国同学无拘无束的生活,是划船俱乐部和橄榄球队队员,每当比赛,他们的啦啦队就唱起用容闳的名字Yung Wing(广东话发音)编的歌:“我们一定会赢(Win)!因为我们有闳(Wing)!”
那时容闳还在报上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评论,在后来的回忆录《西学东渐记》中,他写道,“在耶鲁读书期间,中国国内的腐败情形,常常触动我的心灵,一想起来就怏怏不乐”;当时他就立志,“我一人受到了文明的教育,也要使后来的人享受到同样的利益,以西方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强”。容闳的文章引起了人们注意,1854年他毕业的时候,不少著名学者为了看一看这位不寻常的中国人,特意赶来参加毕业典礼。
与容闳同年毕业的耶鲁学生共有98位,至今耶鲁大学档案馆还收藏着这些学生的毕业赠言本。容闳用娟秀的毛笔正楷字给同学留言,有“礼之国,和为贵”、“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有志者事竟成”等句;92位同学给他写了热情洋溢的赠言。
容闳留学时期的耶鲁大学校长波特
从学成归国,到他的留学计划在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下得以实施,容闳经历了18年的努力和等待。
1872年8月11日,一批年龄在9岁到15岁的少年,从上海登船前往旧金山,这就是清政府派出的首批“留美幼童”。此后到1875年的四年间,先后四批共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赴美。
这原是一个长达15年的派遣留学生计划。然而在进行到第十年时,因遭部分官员强烈反对而停止,留学生们也被“召回”。他们中的50多人,曾进入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著名学府。在这些大学的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他们的入学登记卡、照片和简历,甚至他们赠给同学的留念册。为国人所熟知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当时也在耶鲁学习。十年的留美生活,对这些孩子的思想和观念,甚至命运都有深远的影响。
这些“留美幼童”被“召回”后,经历了思想上的剧烈震荡,亦经历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他们中的一些人,在1884年中法海战、1894年中日海战中阵亡;一些人成为中国铁路、电报、矿山的开山鼻祖;一些人成为清政府的大臣,还出了后来中华民国的第一位总理。
关于这段由容闳引出的曲折的留学故事,两位资深新闻工作者钱钢和胡劲草曾遍寻相关资料,拍摄了系列记录片《幼童》,并出版《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一书(文汇出版社,2004年)。不久前胡锦涛主席访美时去耶鲁演讲,本书也成为记者们作报道的背景阅读材料。
如需了解耶鲁大学更多详情,可直接拨打威久留学免费咨询电话010-6894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