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事实证明,那些在挫折面前能坚持、在意外发生时能冷静、在异国他乡也能找到朋友的留学生,最终都按时完成了学业,反之,往往在国外过得不大顺利。可见,“非智力因素”对留学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送孩子出国之前,家长不妨理智地想一想:“我的孩子能行吗?”准备留学的不妨问一句:自理、自律、会沟通、懂规划我具备吗?
首先要学会自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从幼年起就该养成的习惯。然而,有些孩子直到大学还不能“达标”。因为很多家长从小就剥夺了孩子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包办、保护中长大。所以,有意让孩子出去读书的家长,一定要自问:“我的孩子一个人生活有问题吗?”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管好自己,培养较高的个人素养,这样的人才培养才有实际的意义。
自律是可贵的品质
离开父母后能做到自我约束、自我学习的孩子,更多得益于他们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一点在孩子的留学生涯中非常重要。自控能力强、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心智成熟、没有人格缺陷的孩子,往往能成为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沟通能力不可少
一个缺乏沟通能力的孩子,在进入陌生的环境时,内心产生孤独与压抑是不言而喻的。要掌握交往的技巧,孩子首先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准,比如真诚、友爱、相互帮助、尊重他人、爱心、同情心等等。但这些最基本的做人素质,有些孩子却做不到。学会适应也是与人沟通的一个方面。
给未来做一个规划
“出国留学,以终为始”。出国前,家长和孩子最好能一起制订一个切合自身实际的留学目标,规划出自己出国以后学什么、怎么学。
这个计划当然不仅仅是“学会一门外语,拿到一个外国学位,最好能在国外找到工作”这样笼统的计划。它既不符合实际,更不利于孩子找到合适的学校。这种想法也是导致很多申请者概念模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的原因。父母希望孩子出国,无非是想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才条件,使之成为出色的人。然而,一个人的优秀与否,并不是学习成绩单方面决定的。对于异国求学的孩子,良性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有责任心、有独立精神、自我约束力强、乐观向上、善于和他人相处沟通、坚持不懈地做好日常小事、能有条不紊地学习。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如果父母只专注于对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问题都不成问题”, 无疑会使孩子在走出国门后顿感举步维艰。所以,在孩子出国前,父母要有意识地练就他们过硬的个人素质,孩子才能自如地应付国外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