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只靠奖学金不足以支付学费:10名学生中有8名必须在学习之余打工,而10名中有9名则依靠父母资助完成学业。
去年瑞士联邦统计局(BfS)在2万名大学生中做了的一项有关大学生社会处境的调查,64%的大学生参加了这项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在过去几年中瑞士大学生的社会处境有所下降。
瑞士的大学生们终于有机会摘掉“懒散、无所事事”的坏名声:瑞士国家教育秘书处的Charles Kleiber对该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总结:“随着学生人数年复一年的增长,学生的社会处境也变得越来越窘迫。”联邦统计局对过去几年中瑞士学生的社会状况做了调查。
另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每6名学生中只有1名有机会获得奖学金。父母的资助平均可以支付学生费用的一半以上。学生打工所得或者以往的储蓄可支付生活预算的40%,而1973年学生靠打工和积蓄只能支付生活学习费用的17%。奖学金和银行贷款的金额只能解决学生生活费用的10%。
税收照旧
一位大学生平均每月花费1650瑞郎。与父母同住的大学生每月需要1300瑞郎生活费,在外居住的大学生则需1900瑞郎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这里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资助孩子上大学的父母并不会因此而得到减税,而不得不打工支付学费的学生,也必须象其他人一样缴纳同等的税务。
学业需要管理
国家教育秘书处指出,这种形势与大学制度改革之间有可能发生冲突:“新学业体制改革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必须更加集中精力于他们的学业。”所以打工几乎不可能了。
波洛尼亚改革(Bologna-Reform)将欧洲大学教育模式给以统一和强化。每门学科有一定的学分。如果三年之后,学生得到了应得的学分,便可得到学士(Bachelor)学位,再修2年可得到硕士(Master)学位。
机会不再平等
Kleiber注意到:近几年,必须自己打工完成学业的学生人数有了明显增加,这一点非常令人担心,因为“公平竞争”将会不再公平。
学生代表对此也同样感到担忧。瑞士学生协会(VSS)的Rahel Imobersteg说:“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在高等院校中一向处于弱势。”
Rahel Imobersteg同时告诉记者:“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变得越来越不平等,因为学业的费用将越来越多地落在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肩上。”
反对过分的州自治
因此瑞士学生协会的代表提出改革奖学金制度。Imobersteg及瑞士高等学院学生协会,也同样认为,各州之间奖学金在数额及数量上的巨大差异应该得到平衡和统一。
但是至少有一点令Imobersteg感到满意:“这项调查为大学生们洗清了名誉:‘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是有钱的懒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