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侨报网报道,“80后”在国内曾是一个颇受争议的称谓,然而随着这一中国新生代群体的成长,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各领域的表现证明他们并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没有让人失望。
欧洲向来是中国留学生热衷选择的地区,而德国综合实力强,一直都是最重要的留学目的地国家之一。2007年,中国在德国的留学生数量为2.7万多人,在德国当年24万多外国留学生中,占比超过11%,是德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从2006年起,随着“三个一流”国家公派博士生项目的推进,更多高素质的优秀留学生来到德国,成为留德学人中一股令人瞩目的新生力量。
外国院校喜欢来自中国的学生
西班牙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并在农业、金融等领域发展领先,在世界经济体中的排名列第8位。10年前,中国在西班牙的留学生数量仅百人左右。近年来,西班牙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加大力度吸引中国留学生,中国与西班牙签订了学历互认协议,这是西班牙对外签订的第二个类似协议,表明西班牙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认可,以及对中国留学生前往西班牙留学的支持态度。近两年中国在西班牙的留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增速明显加快,目前人数已达4000人,且增势不减。
瑞士科技、教育高度发达,中国在瑞士的留学生总量不大,但质量高。目前,中国在瑞士的学生学者约1300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学生学者占较大比例。
这3个国家,留学人员总和超过了3万人。
慕尼黑大学是德国首批3所精英大学之一。在该校的外事办公室,墙上挂了两幅中国地图,外办副主任特意选择在这间办公室邀请了几位中国留学生,和他一起向我们介绍情况。
这位负责人说,中国学生历来受到德国大学欢迎。特别是,2007年以来中国推出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论坛) 项目”,选拔了大量高水平的博士生前来德国,使在德中国学生质量总体上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现在攻读学士和硕士研究生的中国学生质量也提高了,大学里的德国教授普遍对与自己合作的中国博士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并希望中国多派一些这样高水平的博士到他们这里留学。从这些学生身上,德国校方感受到,中国近年来的科研水平正在迅速提高。这位负责人直率地说,德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正在推行一项在全世界争取最好的“脑袋”发展战略,中国留学生很优秀,慕尼黑大学十分欢迎他们。
作为国家公派博士生项目的留学人员,来自清华大学的田维维2006年来到德国,仅仅两年多时间,她的研究就已经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正在申请一项专利。几位留学生还告诉我们,和她们一起来的同学都很有收获,都受到教授和校方的重视,一位男同学的工作进展情况及其本人的感想还被登载在慕尼黑大学校刊上。她们还说,学校方面尽力考虑中国留学生的需求,学生到来之前便进行联系,落实住宿,来到德国后会到机场迎接,由专人帮助办理注册、填写表格等具体事宜,还为她们开设免费的德语课程,专门印制了便利中国留学生学习生活的中文手册。
在中国学联的名义下
在反对藏独分子的分裂活动中,留学西班牙的同学们通过中国留西学生学者联谊会组织起来,成功挫败了藏独分子在外国学生中宣传“藏独”的阴谋。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位在西班牙留学的张姓女留学生第一个捐款,她捐出了自己一个月的全部生活费,自己只留下一张车票钱。中国驻西班牙使馆教育组负责人说,面对国外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充满挑战的学习生活环境,留学人员需要团结一致,在这方面,留学人员团体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瑞士苏黎世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2008年开展了大量团体活动:“反藏独”座谈会、《新北京新奥运》图片展、欢庆奥运会开幕、“思悼逝者 祈福祖国”――悼念汶川地震死难同胞烛光守夜活动、苏黎世华人生命科学论坛成立暨第一次研讨会、金融话题交流活动、2008年度学联卡拉OK比赛、2008秋季学期迎新会。
全德中国学生和学者团体已多达80多个,西班牙和瑞士也都有从学校到地区、到国家的留学生联谊组织以及数量众多的留学人员专业人士团体。无论这些团体如何各具特色,他们的名称都有一个共同的前缀词,那就是“中国”。慕尼黑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秦刚说,目前他们正在准备组织一场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的迎接留德新生的报告交流会。对于中国学联,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大家的出发点都是服务,目的是为了在海外更好地团结合作,更出色地维护中国的利益和形象,为留学人员和祖国联系提供更多方便,为留学人员在外生活、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瑞士苏黎世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副秘书长晏佳这样描述她对中国学联的心得:加入学联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在异国他乡,学联给我一种归属感,一种无论再忙再累,但融入其中就精神焕发的感觉。她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中国留学生的团结与“扎堆儿”根本不同。在一些缺乏语言基础和心理准备的留学生中,的确存在“扎堆儿”现象。但留学生团体要做的恰恰是帮助所有留学生尽快融入国外校园和社会,尽快解决语言及文化融合问题。一些在德国留学的同学说,尽管德国的英语(论坛)使用非常普遍,但为了更深入了解德国文化,他们还是要争取尽快掌握德语,并积极主动与德国人交朋友。
“80后”:代表中国的留学新生代
来自柏林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的同学们说,作为“80后”,以前听到过人们对他们的评价,负面的内容比较多,对此,他们自己心中也感到困惑。有的同学说,毕竟“80后”这一代人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社会很多呵护,生活比较顺利,虽然学习成绩比较好,但缺少社会历练,出国后是否能够经受得起一系列考验,的确要画个问号。但事实证明,出国留学加快了他们的成熟,也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展现。在出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考验后,这些“80后”同学表现了人们未曾料想到的成熟感和责任心。有的同学说,这一代同学既继承了前代留学生的爱国传统,又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实际能力,在事关国家和祖国人民利益的问题上,在代表中国表达诉求方面,不仅能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而且给所在国学校、社会和大众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普遍关注,也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和尊重。
龚名同学来自柏林工业大学,自称是一名“85后”,她说,到了国外,她更能感受到祖国越来越强大对世界的影响,感受到祖国这个坚强后盾带给她的力量,她也就从心底里愿意为展示国家形象和维护国家利益尽一份力。正在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史欣同学说,尽管出国前也知道一些外国人对中国会有这样那样的误解,但到了国外,才认识到了这些误解甚至是曲解背后的真相,能够了解到这些情况,也是留学的一大收获。作为留学生,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的媒介,向身边的老师、朋友主动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每一个留学人员都要为此努力,共同建设一个独特的民间外交平台。
这就是“80后”,充满活力又富有责任感的中国留学生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