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翻看报章及新闻节目的民众,都不时可发现有关留学生的社会案件。其中可能包括谋杀、情杀、遭抢、性侵、招诈骗、或是各种意外事故。
基于对受害人一视平等,警方并未有详细资料,统计哪类意外较易发生于国际学生。但他承认,警方有时会遇到留学生遭不法分子欺凌,嫌犯虽遭及时逮捕,但留学生可能不久后必须回国,或是基于其他理由选择不出庭作证,致使检警检控困难,案件不了了之。
此外,留学生由于语言能力可能较弱,以及对于加国司法体系,或是报案系统的不了解,假如犯罪者熟悉这些性质,即会针对留学生下手。
专业谘商青少年辅导员龙志光亦表示,留学生的身分较为特殊,确实容易成为有心人欺压、诈骗、或是引诱的对象,因此留学生如何照顾自己,远离事端,确为重要的学问。
为省钱租屋遭遇惊魂记
于中学11年级开始来加,至大学毕业都以国际学生身分于加国就读的陈苇蓁表示,由于留学生涯所费不赀,因此不少人会有“省一点”的想法。但她却因为省钱,而有了一次“租屋惊魂”的经验。
陈苇蓁于就读大专学院时,决定自己租一间便宜的单位居住,最后选择分租一间独立房屋。屋主夫妻住在楼上,而她则住在底层单位。
搬入新家后,一开始还没有任何问题,屋主夫妇亦非常和善,让她觉得六百元的房租物有所值。但居住一阵后,却逐渐发生一些奇怪的现象。例如屋主太太足不出户,精神状况似乎不太稳定,并不时打听她的私生活,或是私自进入她的住处。两夫妻更是不时发生剧烈争吵,有时更砸毁物品,听得他胆战心惊。
由于觉得不对劲,并对学业造成影响,因此虽住得时间不长,但陈苇蓁兴起了退租的念头。可是当她告知屋主时,对方竟起了强烈反应,除质问退出理由,还出现威胁性口吻。其后屋主太太更使用粗言秽语对她进行攻击。亦威胁假如退租,将不会交还三百元的押金,但陈苇蓁仍然决定搬走。
结果于搬屋前一天,该名屋主太太发生剧烈反应,并猛拍窗户,陈苇蓁受对方惊吓,崩溃的躲在房中哭泣,并向朋友打电话求助,友人当机立断报警处理。结果警方抵达后表示将在现场等候一个半小时,让陈苇蓁在安全情况下迁出,结果她如逃难似的离开那间让她惊魂的房子,结束了此段梦魇。
陈苇蓁说,留学生在能省当省的心态下,有时忽略一些安全问题。例如她为了省钱,在未进行调查后就选了不妥当的地方居住,后来她大多选择租住有管理的公寓,或是学校推荐的寄宿家庭(Homestay),宁愿多花些钱,但可让自己住得更加安全。
此外,部分留学生可能存在“加国治安远优于原居地”的观念,而对人身安全掉以轻心。周伟仪表示,温哥华绝对为一个安全的地方,但留学生亦应有“何处皆有坏人”的基本概念。
他表示,留学生应随时对周围保持警觉,出外时可与朋友一道。单独行走时亦应避免将随身听等财物显露于外,将自己成为目标的机率降到最低。
疏于照顾自己当心送命
虽然钗h发生于留学生的意外事故为外界因素,若增加警觉,大多可避免,但假如留学生因疏于爱护自己,也有机会引起不幸事件。陈苇蓁回忆高中时的一名女性留学同学,因认为自己可独立,向父母要求单独租屋居住,其父母亦应允。
但可能因缺少人生经验,虽然父母给她充分金钱,但往往是入不敷出,生活亦相当凌乱,疏于照顾自己,加上健康不佳,结果女孩竟在某天被其男友发现因脑溢血突然死亡,一个仅只有17岁的年轻生命就此消逝。陈苇蓁表示,该名女同学父母感到加国后伤心欲绝的模样,至今仍历历在目。
龙志光听到此故事后面色凝重的表示,“照顾自己”是门很深的学问,从起居饮食、健康与否、时间调配,都要经过调配。以上网一族为例,钗h年轻学生即使家长在身边,都难以离开电脑。缺少监督的国际学生更可能出现上网上到通宵达旦的情况,长久下来同时损害健康及学业。
他表示,未成年人大多自制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寄养家庭给予最起码的监管。他直指,一名未满19岁的未成年人独自居住属于“违法”行为,绝不可行。他提醒父母莫因溺爱子女,而答应让他们独自搬出居住的要求。假如憾事发生,将后悔莫及。
陈苇蓁亦认为,年纪较轻的留学生仍需要受人管束,才能维持相当的生活品质。但龙志光也承认,假如寄养家庭较有责任感,还可担负部分规范学生责任。但假如寄养家庭采取让学生“自生自灭”的态度,那留学生就有较大机会发生安全上的疑虑。
谨记求学目的远离诱惑
龙志光指出,这群年纪轻又未有家长陪伴的留学生中,部分会误认自己有较大“自我发挥”的空间。假如学生中有人是因在原居地惹下麻烦,才出国留学,也较易发生问题,例如被引诱吸毒,或是加入帮派,犯下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
而部分学生亦似乎忘了来到异乡的真正目的,经常跷课,流连忘返于娱乐场所或是派对,致使成绩一落千丈,令到学校必须经常追踪,并免他们因成绩太差,遭取消资格而被迫回国。
龙志光表示,留学生切不可忘记自己来加目的是“求学”。假如学生来到此地不学好,加入帮派,或酗@时之间会觉得自己很“威风”,但可能一年后就因学业不佳被送回国,到头来“得不偿失”。
身分特殊成有心人目标
虽然部份留学生的问题,来自“自我管理”不佳。但龙志光强调,关于国际学生的事件中,大多还是以受害者居多。例如有部分族裔的长辈阶级观念较重,对年长者相当尊敬。对多数民众而言,这些风俗仅为传统伦理观念,但却被少数年轻人错误利用,用于欺压年幼或是刚抵加的学生。
由于国际学生犯下过错后,有机会遭取消签证而被迫返国,因此有心人士可能利用此点,先利诱国际学生犯下不法情事,之后再进行控制,让他们越陷越深。
龙志光表示,国际学生确实让人产生“有钱”的印象,因此金钱上的问题经常发生,譬如藉故欺诈、甚至直接勒索。龙志光说,这些事件也常令学生不愿上学,甚至就此消失。
渴望“友”、“爱”反遭伤害
“朋友圈”亦是国际学生需面对的重要习题。龙志光说,由于留学生独自来到异乡奋斗,缺少家庭支持,而更渴望得到“爱”,因此出现男女关系混乱情况,有些人更不惜为爱放弃学业,不再上学。
陈苇蓁亦表示,经常听说有心人士看上留学生较为有钱,故意亲近,并不时以各种理由借取金钱。而留学生往往? 望交友,较容易上当,甚至听过有留学生连学费都借出,最后需要向原居地家人再调动金钱。但借钱的人却是藉故不还钱,甚至拍拍屁股,就此消失,让受害学生蒙受金钱损失,也失去了对人的信任。
龙志光说,过于渴望友情可能会造成不当择友、不懂拒绝,甚至被有心人利用,犯下不法情事。他强调,学生们绝对需要了解,真正的好朋友是不会教唆犯罪以及利用友情。
分辨善恶从事健康活动
龙志光表示,年纪较轻的留学生进入中学后,学校方面都会告知他们其身分的特殊,可能容易成为目标,以及可能发生的遭遇及应对方式。他亦经常提醒国际学生,需多留意身边可能出现的各种诱惑及威胁,清楚了解自己来加国目的是求学,并要辨别善恶。此外假如遭到欺压,切莫因语言隔阂而不敢向外界求助。
除外界予以监督外,龙志光认为学生拥有健康生活亦相当重要。他建议国际学生到加后,因多参与“健康”以及“群体”活动,例如加入球队,或是参与教会,令身心更加健康。
龙志光认为“成年人”于国际学生的行为上有重要指标作用。因此来到本地后,亦因与值得信赖的成年人建立良好互动关系,遇事时可向其倾诉,或是寻求协助,并学习做人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