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代人,我们除了父母和死党,感情最为深厚的就数老师了。一生当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老师们(对不起,英语学多了总不忘记加复数。),当我们留学的时候,我们会接触到外国的老师们。传统上讲, 我们对老师是很尊敬的,很严肃的,可是外国老师们就跟我们有文化差异,本文记录了我个人留学英国的路上所接触的英国老师们, 除了文化差异以外, 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各种文化的魅力?抑或是不同凡响的经历?鄙人才疏学浅, 想不到更深层次的东东,各位读者就当看看流水账罢了。
首先,英国老师也是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点何中国的老师们没什么不同。而且,英国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和我们一样。不过,不同的是他们是外国人, 典型的盎格鲁-萨克逊文化深深的烙在他们的骨子里。
我最早接触的英国老师是一个苏格兰的帅气小伙子,金发碧眼,大学刚毕业,叫Patrick. 那时候是1997年秋天,他是我读本科的大学-鞍山钢铁学院的外教,这个人极安静,跟我后来见到的英国人比真是沉默寡言。上课的时候一句多余的话也不说,不过即使是这样, 所有有关教学的话加起来也是我觉得对于学英语够用了。那时候可能英语不够好,有很多听不懂,所以对他了解得也不是很多。他曾经说,他的家在苏格兰的一座小山附近,每天早上他会去爬山呼吸新鲜空气。
他的妈妈对现在对他很不关心,他毕业的时候说要去遥远的中国了,她妈妈只说了一句好运,至今也没有打电话给他,只是给他寄了一封信。还说到为什么他叫Patrick,只是因为她妈妈觉得很顺嘴。我想他肯定是很想念他妈妈的,但是那个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他妈妈对自己的子女不闻不问?私底下我们也交谈过几句,但是可能是英文比较差,总是不能很好的沟通。不过我能感觉他也是很寂寞的。这个在我后来的留学生活中有很深的体验。到了一个陌生的文化,没有几个知心朋友, 那种感觉真的是不太好。
而且他不是那种中国通,可能只是在出国前培训了一下中国文化之类的课程就到这里来教中文。不幸的是,他来到了中国的内陆城市鞍山,一个相对于北京上海很落后的地方,没有很多的老乡陪伴他,没有很多信息分享给他,所以在他任教的一年的时间他基本上没有任何中国化。一年之后,他终于受不了了, 去了澳大利亚。
我继续我的求学之路。2000年我去北航上了一个英语班。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个中年英国人,他叫Terry,头发半秃,身材微微发福,也是蓝眼睛,典型的西方人的脸型轮廓。从他那里我见识了英国人的一点一滴,因为那时我的英文已经不错了,可以很好的交流。而且Terry也在学中文,我责无旁贷的成为他的语伴。除了这些, 他还向我讨教乒乓球,真是自找苦吃,我可是高手。 我每次都赢他很惨,但是他从来不着急生气,如果我让他,他反而不高兴,因为我不尊重对手。他的经历比较惨,曾经有很多钱,一套大房子,一辆宝马,美丽的妻子和两个调皮的儿子,后来破产了,离了婚,现在一无所有。不得不离开伤心地,来到中国教英文。
他给我的感觉苯苯的,但是有英国人那种一板一眼的气质,无论他做任何事,总是按部就班,很从容。他毕业于英国鲁顿大学,后来我查了一下排名,95,学校很烂。但是他给我的感觉很好。一点也不想他的学校。我现在描述的是那是的想法, 现在我也觉得那时的想法可笑和愚蠢,因为英国最烂的大学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所以成不成才完全靠自己。
有一次他带我去他住的公寓,我见到给他送信的人不懂中文,我奇怪为什么北航不换一些懂英文的年轻人来送信,要不信该送错了,可是Terr